《UX UX 雞蛋糕 2.0 ── 增長式思考與實作》班

Mina Liou
7 min readJan 19, 2021

--

UX UX 雞蛋糕 2.0 ── 增長式思考與實作

這幾年來,許多 UX 課程如雨後春筍般展開,其實蠻欣慰的,因為這些種子將會在未來的十年開花結果並影響下一個世代的體驗認知。

在百花爭鳴的風口,我們與其他課程的差異點是 ── 我們是用一個「主題專案」貫穿整個內容,拿捏「剛好夠用」的份量,並讓知識在「做到哪學到哪」之間串場。若一步步拆解,會像是這樣:

人稱【焦慮鬼】老闆東抄西抄競爭對手才有安全感,那麼,我們如何從競品分析裡提煉、借鑑,繼而找出自己的藍海定位?

這時候【討厭鬼】主管問說「我們的使用者是誰?」
同時,【分岐鬼】同事們都認為自己就是使用者的時候,我們如何分群?
如何勾勒人物樣貌?
又如何驗證?

找到了目標族群,如何從【難搞鬼】用戶身上挖到有價值的情報?
如何擬訂訪綱?
如何訪談?
如何分析語意甚至拆穿謊言?

將用戶調研的洞察提取出來了之後,這個故事要怎麼講才精彩?
如何能說服與擺平公司裡的任何一個參與專案的【淘氣鬼】?

故事概念如何轉化成可落地執行的方案?
架構如何?
每個關鍵流程、每一步、每一頁,圖示、文字、顏色、動線…我們該如何精心的佈局?

接著,如何運用易用性測試好好鞭打我們的自以為是、反覆打磨成使用者心中的那個 WOW?

最後,如何將這一切整理成作品集?
又該如何找到相關工作?

#所以這些真的需要長時數手把手帶起來的r
#單科至少超過 20H、雙科超過 40H 沒唬爛

↓↓↓↓↓↓ 誠實地接受以上的心理建設後,請深呼吸往下看 ↓↓↓↓↓↓

😇 我們懂你

● 網路資料好多、眼花撩亂,不知從何篩選與著手?
● 雖然有買書看,但實作時仍遇到許多障礙與疑惑?
● 設計起來很虛,不知如何說服主管、老闆或客戶?
● 課程結束之後,如果想繼續交流或發問該怎麼辦?

🥰 為你而生

帶著過去 12 場實體與線上的課程經驗、無數次敲碗的粉絲吶喊,這次我們終於推出了《UX UX 雞蛋糕 2.0 ── 增長式思考與實作》的長時數課程,以「實體混搭線上」的互動式工作坊方式進行,並從一個「半成品」的主題專案出發,讓新手更專注於體驗設計的細節。相對市面上著重工具、傳統 UX 做法來說,我們更聚焦在「商業目標」「用戶增長」以及「網頁心理」導向的內容,因此,更貼近新手踏入職場所面臨的實務場景哦!💪💪💪

👉 課程主題

UX UX 雞蛋糕 2.0 ── 增長式思考與實作
1) 成為福爾摩斯 — 渾然天成的用戶調研
2) 愉悅系好用 — 介面模式與易用性測試

👉 課程對象

● 零基礎的 UX 麻瓜
● 微經驗的 UX 小羔羊
● 想偷學 UX 的覺察系地球人

👉 課程特色

● 搶救菜鳥:專為零基礎小白打造的思考 × 實作課程
● 混搭課程:切出必要內容做實體授課 (全程戴口罩)
● 滿滿實作:減少枯燥冗贅的理論,邊玩邊學邊實作
● 課後福利:校友資源、終身免費學習、提問與解惑

👉 課程大綱

1) 成為福爾摩斯 — 渾然天成的用戶調研
市場趨勢與競品背後運作的邏輯才是重中之重,既是借鏡、也是借鑑,是做用戶調查前很棒的一種資訊採集池,尤其是問卷調查、用戶訪談、人物誌以及族群劃分。我們喜歡將問題拆解成如電影一張張分鏡,像是慢動作地從中抽絲剝繭任何有可能需要考量到的點,像是一種「故事板」的進階延伸,打破表象的障眼事物,釐清問題的本質,洞悉與深挖用戶潛在的隱形需求。

- 發放課前作業 (1)
● 暖暖身
- 課前作業討論 (1)
● 使用者研究定義與方法
- 發放課後作業 (2)
- 課後作業解析 (2)
● 族群劃分、制定使用者研究計畫。
- 發放課後作業 (3)
- 課後作業解析 (3)
● 研究分析、洞見提取、設計概念產出(*實體課程)
- 發放課後作業 (4)
- 課後作業解析 (4)
● 簡報與總結(*實體課程)

2) 愉悅系好用 — 介面模式與易用性測試
每一項關鍵任務都要有一套「看透人心」的精心設計,例如:新手流程、空資料、少資料、理想狀態以及極端狀態,正常與例外流程、反饋、逃生口、更新以及運作原則等。互動的領域非常講究「線索」、「反饋」以及「情感設計」,也包含了動態效果、文字以及掌握用戶的預期心理。最後出場的易用性測試不是一場 QA 或 debug 的測試,而是透過典型用戶之眼來告訴我們產品在使用性上的問題是什麼?「易用性測試計畫」在任何階段都可以使用,越早測試、驗證、修正,開發付出的成本就越少。

- 發放課前作業 (5)
● 暖暖身
- 課前作業解析 (5)
● 資訊架構設計
● 介面模式介紹與應用
● 商業、增長式設計與內容策略。
● 雛型草稿繪製
- 發放課後作業 (6)
- 課後作業解析 (6)
● 易用性定義與介紹(*實體課程)
● 易用性測試實作(*實體課程)
- 發放課後作業 (7)
- 課後作業解析 (7)
● 簡報、總結以及彩蛋(*實體課程)

👉 開課時程

● 時數:16H+(作業與討論不計入)
● 時間:2021.02 中旬之後,在假日進行,日期由團隊共同決定。
● 地點:線上 Skype(即時視訊互動,不重播)與實體授課(團隊當地的上課教室)

👉 課程定位

● 1.0 課程(https://goo.gl/dJU316
2017–2019 的舊課程,時數為 24H,繁重、豐富的「套餐課程」,目前已絕版退役。
● 夏令營(https://ppt.cc/fGr1Vx
2020 的夏季課程,時數為 4+2H。在結束 1.0 課程的 11 場梯次後,我們發現大家在用戶研究的階段常在「思考」部份時卡關,但這也是攸關整個課程最核心的關鍵,因此獨立拉出來,專門編制的一堂「小菜課程」。
● 2.0 課程
2021 的春夏課程、1.0 的升級版。差異在於 2.0 被拆成「單點課程」,學員可挑選自己覺得需要特別學習的部份去參與;另一個則是以「增長式」的思維去改良傳統的用戶體驗,讓內容更貼近真實的職場場景。

👉 課程解疑

● 如何組團?
我們會將居住地相鄰的縣市湊團,例如北北基一組、中彰投一組等,若某一縣市人比較多會再細拆;這樣方便大家出門一起完成作業時(例如訪談),會減少舟車勞頓的辛勞。

● 如何分組?
每 4–5 個人為一組,我們會把同質性高的人拆分開來、將其打散(例如同一組盡量不要全部安排設計背景的人),這樣在討論的時候,異質性高的團員看待的視角與衝撞的火花會帶來比較有趣的結果。

● 何時上課?
我們預計年後,也就是二月下旬開始、並利用「假日」的時間;原則上仍以每組學生們共同有空的時間為主;舉例來說,假設 A 組學生在 228 連假的 2/27 13:00–17:00 有空,我們就約那天上課。

● 上課時數?
1)作業發放與解析
1H/次,社內直播(無限回放)
2)線上課程
4H/次,即時視訊
3)實體課程
8H/次,於組員們所在縣市的一些出租空間上課,台中則在南區辦公室。基本上每科總時數一定超過 20H 以上,16H 只是概抓 2 & 3 的時數;每科上完可能要數週的時間,視每組的進度而定。

● 課後孤兒?
別擔心,課程結束後我們會把大家拉入雞校友的社團,除了有一些資源可以利用,還可以持續發問、或是發起活動(讀書會、side project 想找夥伴等),甚至有些職缺快訊都可以第一手獲得!

最重要的!是米娜老師曾上過的課程都可以「無限重複去上」,無論是溫習、當助教,或是新課嚐鮮 — — 而且都是「免費」!因為課程會不斷更新、內容與案例也有所不同,「持續回娘家充電學習」是絕對是必要的!當然也包括日後的所有疑難雜症,例如作品履歷健檢、工作瓶頸等,都可以直接 call 米娜老師,絕對沒問題的!

補充一下:
2.0 的單科生,僅針對該課程做重複溫習;2.0 雙科生與 1.0 舊生則不在此限。

今年就來成一位 UXer 吧~💕💕💕

關注我們

UX、UX、雞蛋糕粉絲團:https://www.facebook.com/UXrebel/

--

--

Mina Liou
Mina Liou

Written by Mina Liou

✨ UX 圖創師(❤️ 使用者經驗設計 + 🎨 圖像溝通 + 💡 創意思考)🥑 不專業廚娘 📖 自學數據分析,https://www.threads.net/@minaliou1008

No responses yet